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课堂实录 >> 六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06阅读教学观摩:《只有一个地球》

06阅读教学观摩:《只有一个地球》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  字体:

  

P>06阅读教学观摩:《只有一个地球》 
梁西发  作
    10月10日下午第三节课《只有一个地球》上课老师 安徽 胡冬梅
     
   简案
     人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 只有一个地球
     执教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胡冬梅
     教学理念:
     准确把握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、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、编者的编写意图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特点,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单元导语、课后习题去整体把握单元及课文的内容,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,学会联系实际、深入思考,在自主阅读、交流合作中读懂课文、读好课文,读出自己的思考,达到师生与文本、与作者、与自己的对话,在立足工具性的基础上弘扬人文性。
     教学目标:
     1.学会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。
     2.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,运用“联系实际、深入思考”的读书方法,懂得人类生存“只有一个地球”的道理,增强忧患意识,明白爱护环境、珍惜资源的意义。
     3.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、严谨,学习说明的顺序及方法。
     教学重点:
     通过深入文本、联系实际,明白人类的生存“只有一个地球”这样一个事实,懂得要珍惜资源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。
     教学难点:
     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如何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,使之既能理解课文内容、知晓课文的表达顺序及方法,同时内心又能真正被打动,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行动。
     教学准备:
     1.教师搜集有关地球及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、文字,制作成课件。
     2.学生充分预习课文,并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。
     课时安排:2课时
     第一课时
     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──关注地球。
     1.地球,人类共同的家园,她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,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来探讨人类生存与地球这样一个话题。在第一课里作者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。(板书课题)
     2.齐读课题,并指导朗读。
     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──这是怎样的一个地球?
     1.自由读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思考: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?
     2.交流: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?
     3.浏览课文,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了地球特点的句子(即宇航员的感叹)。
     三、精读课文,品味体会──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?
     1.默读课文,思考为什么宇航员有如此感叹?思考时,可以按着单元导语中的学习提示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,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议论。
     2.交流点拨,读中感悟。
     #美丽──
     作者将地球比作“母亲、摇篮”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?
     写地球的外观,仅仅是想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美丽可爱吗?
     #渺小──
     作者是怎样写出地球的渺小?
     #资源有限──
     读了这两段,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人类?
     从“不加节制、不顾后果、滥用”你想到了什么?
     从“必将、本来”你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?
     什么是生态灾难?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或从资料上了解到的举举例子来说明吗?
     阅读补充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及文字,想象这样下去人类的结局。
     #不可移居──
     谁来问?谁来回答?
     40亿千米是多远?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数据来说明吗?
     #师引读最后一段。
     四、 总结拓展──我们如何对待地球?
     1.如何精心保护地球?观察身边,认真思考,列出10条环保小措施,并为其中每条写上一句宣传口号。
     2.推荐阅读:《宇宙生命之谜》
     板书:
     太可爱了 只有一个地球 太容易破碎了
     第二课时
     一、复习
     1.利用“词语盘点”检查生字新词,报听写。
     2.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清楚“只有一个地球”的?举例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?
     3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     二、交流
     1.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。
     2.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精心保护地球,交流自己整理的环保小建议。
     3.交流并评选宣传语。
     三、练习
     完成基础训练。
     本次上课赛课课堂实录
     
   课堂实录
     只有一个地球
     一,导入:
     1,放松一下,由象形古文字“母”导入,你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?(妈妈,关爱,祖国,伟大,黄河……)
     还把什么也称作母亲?(地球,祖国,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,还是世上万物的母亲。)
     2,地球是我们的家园,本单元都是关于地球的文章,第一篇课文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:板书课题,齐读课题,清楚地告诉大家这个事实,再读。
     二,预习完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?自由提问。提示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。刚才有些问题多读课文可以解决,有些需要我们思考交流,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文。
     1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,自读课文,不放过每个字每个词,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地球?
     2,生字“晶莹”,“提供”,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地球?
     学生:慷慨,无私,瑰丽多彩,伟大,美丽壮观和蔼可亲,充满母爱,晶莹剔透,充满生命力……
     老师:后面几个自然段呢?
     学生:资源快枯竭/独一无二/……
     老师:总结四个方面的内容:微小的,美丽的,资源有限的,唯一可居的,找文章中那句话把这四个方面概括进去了?
     学生: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,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。
     老师:板书,齐读这句话。
     三,精读课文,品味体会。
     师: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呢?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,那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,请同学们拿笔划下来,也可以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做一下批注。
     1,交流:为什么这样感叹?
     学生:读句子,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再读读这个句子,把你的感受读进去。
     学生:读句子
     老师:如何美丽呢?哪位同学?
     学生:读句子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还有哪里读出了地球的可爱
     学生:读矿产资源那句话,谈理解
     老师:还有吗?
     学生:我补充一点,地球因无私而可爱。
     师:还有哪里写出了地球的可爱?
     学生:读宇航员看到的地球。指名读。
     老师:为什么又说她太容易破碎了呢?从第二自然段找一找。
     学生:微小而容易破碎
     老师:课件展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和另一个写地球小的句子,比较哪种写法好。
     学生:交流
     老师:总结说明的方法:(列数字,作比较等。)指名读,体会这种写法。指导读,问:你有什么感受?提示:一叶扁舟那句。
     学生:谈理解
     老师:带着这种感受齐读。
     学生:齐读第二自然段,中间叫停,指导读声音小一些(一叶扁舟那句)
     老师:回到地面来,宇航员为什么这样感叹?
     学生:读矿产资源的枯竭句子,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谁还想谈?
     学生:结合第四自然段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三四自然段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母亲?
     学生:衰老的母亲,受到严重威胁的母亲,资源有限的母亲……
     老师: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变得如此不堪?再读第三四自然段,看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。
     学生:随意。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滥用是怎样的用?
     学生:随意,不加节制……
     老师:抓住这些词联系实际谈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。(生态灾难,酸雨,……)加深对滥用的理解。
     老师:课件出示资料::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文介绍,师讲解。并让学生读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资料。
     学生:
     老师:如果再这样下去,地球母亲将会怎样?而我们人类自己又将走向何方?此刻,你有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?
     学生:自由谈。
     老师:你们的发言让我想起第三单元的一句话:地球不属于人类,而人类属于地球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在读这句话“地球太可爱了,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。”
     学生:默读四五自然段
     老师:人类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去吗?老师有一个想法,如果在火星上建立一个移民基地,这应该不是一个幻想吧?
     学生:谈理解,交流。
     老师:用文章中的数字告诉老师,用科学家的话告诉我,让我明白只有一个地球。
     学生:读第七自然段的句子。
     老师:点题:只有一个地球,齐读课文最后的部分。
     学生:读倒数第二自然段。
     老师:如果可以移居,资源可以补充,我们就可以这样对待我们的地球吗?
     学生:简单谈理解。
     老师:点题,善待地球,善待母亲,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?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     四,推荐网站,查找资料,列出十条环保建议,并写出环保标语。
 

(人教小语资源网 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)原文地址
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liunianji_514_13554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